江苏五分

欢迎进入中共昆明市委党校!

人的城市化与呈贡教育的改革发展

来源:干部学习网    发布时间:2018-01-08 14:25



人的城市化与呈贡教育的改革发展

——学习贯彻昆明市委十一届二次全会精神

阮金纯

中国共产党昆明市第十一次代表大会提出,加快建设立足西南、面向全国、辐射南亚东南亚的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在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建设的布局中,市委市政府把呈贡新区定位为现代化科教创新新城。基于这一基本定位,中国共产党昆明市第十一届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明确要求,提速呈贡新区开发建设,完善学校、医院、商场等公共服务设施,优化公共交通体系和人居环境,进一步聚集“人气”“商气”,推进现代化科教创新新城建设取得新进展。贯彻好市委关于呈贡新区建设的决策部署,必须把打造现代教育新城作为呈贡发展的重点、核心和灵魂。

一、加快发展教育是“以人为中心的城市化”的本质要求

在城市化进程中,教育发展的速度、规模、结构和质量决定着城市化的品质和城市化本质目标的实现程度。

从哲学的角度讲,发展是指事物由小到大,由简到繁,由低级到高级,由旧物质到新物质的运动变化过程。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只有向前的、上升的、进步的运动才是发展。事物发展的根本标志是提高存在的价值,而事物存在的价值大小则需要通过是否促进生产力发展和是否满足人的发展需要这两个尺度来衡量。评判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改革的科学性、合理性、先进性,都要看是否为人的发展,为人类个体、群体、整体的和谐发展,创造和提供了更加有利的条件。

以此审视城市化的实质,所谓城市化,本质上是全社会人的生产、生活方式的根本性改变。人,既是我们制定发展目标、具体政策和制度的出发点,也是我们开展一切具体实践活动的落脚点。在推进城市化的实践进程中,既要科学筹划,解决好城市规划、产业结构升级和劳动力转移等问题,更要树立和体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念,一切都以人作为出发点和归宿,走以“人的城市化”为核心的新型城市化道路。

以“人的城市化”为核心的新型城市化道路,要求政府作为推进城市化的主导力量,在推进实施城市化过程中,要处处以人为本,时时以人为本,充分考虑人的生存和发展需要。从空间维度看,它包括了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各方面因素,具体来说,既包括满足人的生产生活的基本需要,也包括人对改善居住环境、提供休闲娱乐等需求,更包括人对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的需要;从时间维度来考虑,既要考虑当代人的生存和发展现实,又要照顾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可能。

总之,以“人的城市化”为核心,不仅要将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城市化的根本目标,更要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形成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环境和氛围。在支撑人的发展诸要素中,教育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发展性作用,关乎千家万户,关乎每一个人的发展。因此,发展教育是城市化的本质要求。

二、打造现代教育新城是呈贡发展的重点、核心和灵魂

教育,是一座城市持续发展的基石,也是一座城市提高人们幸福指数的重要基础。正所谓教育强则城市强,教育兴则城市兴。

(一)呈贡的城市目标定位内在地要求进一步发展教育

2003年5月,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建设现代新昆明的战略决策。以此为起点,现代新昆明建设在呈贡率先拉开序幕。通过十多年的建设,一座现代化新城已经在滇池东岸崛起。

从呈贡新城规划启动建设至今,尽管城市定位和发展目标随着形势的发展有所调整,但是,现代科教新城的定位始终没有变。笔者认为,这正是呈贡新区的特色所在,重点所在、核心所在、灵魂所在。所以,呈贡应该把建设现代科教新城作为重点目标、作为中心任务、作为呈贡最具独特魅力的亮点来打造。惟其如此,呈贡才能不忘初衷,不丢特色,独具魅力。呈贡新区的产业发展只有与教育尤其是与高等教育相结合,形成一批以大学为中心的高新技术、文化创意等方面的产业群,才是呈贡经济发展的特色、优势和根本出路所在。同时,通过大力发展教育,不仅能够扩大受教育人口的比例,提高人口素质,而且可以带动建筑、仪器设备、文教用品、办公家具、通讯、交通、报刊出版、旅游等一系列行业的发展,从而带动经济增长。教育具有文化传承、文化选择、文化创新、文化交流与融合功能。所以,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往往成为一座城市的灵魂。

(二)聚集人口需要进一步发展教育

呈贡新区的人口几乎是迅速“移民”组合而成的。据不完全统计,“一步城市化”大约10万农村人口的户籍身份“一夜之间”由农转非,村民居住地由乡村直接建设为居民社区;9所大学搬迁大约18万师生入住;市级行政中心搬迁大批公务员迁入;还有生产企业、商业企业等职工迁入。全区户籍人口约19万人。总人口应该在47万人左右,但目前常住人口约32万人。在人口结构中,包括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农村实用人才和党政领导管理人才、社会工作人才、社会组织人才等。这样的人口结构,决定了每一个家庭对其子女教育超常重视。这就决定了,“呈贡人”对教育的潜在需求巨大,期望值很高。同时,作为一个新区,呈贡的教育层次结构完善,类型结构涵盖各方面,呈贡教育承担的任务,不仅是满足“呈贡人”的教育需求,而且要满足全省乃至全国的教育需求。这是其他区县无可比拟的优势。按照发展目标2025年100万人,除了产业聚合以外,最重要的就是通过发展教育聚合。

(三)新市民就业培训和安置需要进一步发展教育

“一步城市化”是昆明呈贡新区城市化的显著特征。在实施现代新昆明战略以前,呈贡作为昆明的郊区县,已经有了比较高的发展水平,特别是花卉、蔬果、水果等产业为农民带来丰厚的收益。在呈贡新区的建设中,失地农民对获益的期望值较高,他们希望就业和创业的收入至少不低于失地前的水平。这样,就业创业能力低与收益期望值高形成了一对矛盾。因此,解决失地农民就业问题,除了发展产业这个基础以外,必须通过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加强培训,提高失地农民的就业能力。

三、呈贡新区教育发展的现实状况

(一)基础教育发展情况

一方面,我们要看到,市、区两级党委政府对呈贡新区基础教育(包括学前教育)发展高度重视,超前谋划,抓规划、抓资源引进、抓建设、抓管理,成绩巨大。自2013年以来, 呈贡区每年都召开教育改革发展大会,并相继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呈贡新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和《关于呈贡区中小学(幼儿园)学校建设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呈贡新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目标任务、工作措施和保障机制,不断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深化合作办学,致力打造与新区品位、功能相适应的现代化教育体系,为呈贡教育的改革发展创出了新路。

据有关资料表明,截止2015年底,呈贡区管辖区域160平方公里范围内共有幼儿园 46所,小学16所,十二年一贯制学校2所,九年一贯制学校 3 所,完全中学5所。目前,已先后建成昆三中、中华小学白龙潭校区和滇池星城校区,师大附中、附小呈贡校区,市教工一幼、市教工二幼等优质学校,并正在规划建设东盟国际学校、民大附中等一批标准化学校。为呈贡区基础教育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另一方面,存在的主要不足和问题也还比较突出:一是建设任务还比较艰巨。按照《昆明市呈贡区中小学、幼儿园建设布点布局专项规划》,辖区内规划高中15所,初中24所,小学38所,幼儿园121所。现状与规划相比,建设任务十分艰巨;二是市民对已建成的教育资源认识不够,信心不足。这有宣传不充分的原因,也有教育检验周期长的原因;三是学校规划布局规模难以满足划片就近入学的需要;四是优质教育资源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就学需求;五是师资力量严重不足。随着呈贡新区经济的发展,聚集人气、汇集商气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商圈、小区的新建吸引了大量人口,今后几年在呈贡区的就学人数将会明显增加,现有师资队伍已不能满足新区教育的发展需求。总量不足,结构不尽合理,教学能力和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五是建设资金压力大。

(二)高等教育发展情况

总体上看,大学城规划的九所高校已经完成了规划、建设、整体搬迁的任务,进入了落地生根、酝酿发酵、辐射影响、带动发展的新阶段。这必将为呈贡的发展带来文化动力、科技动力和人才支撑。但是,呈贡也面临一个怎样积极、主动与高校打交道、攀亲戚、联姻发展的问题。从公开报道资料看,呈贡区有关部门与有的高校开展了一定的合作,但合作层次和水平还不高,合作程度还不深。

(三)职业教育是呈贡教育发展的一个薄弱环节

职业学校数量少,办学质量和水平不高。如何适应呈贡现代产业发展,适应人力资源开发和人力资源的战略转移等深层次问题研究不够,落实不够。职业教育成了呈贡教育的短板。

四、几点粗浅的建议

(一)整合资源,完善教育体系

鉴于呈贡的特殊情况,要通过上下协调,努力打破市区两级分级办学的模式,“合纵连横”,整合资源,加快基础教育、学前教育、职业教育发展,形成完善的教育体系。从层级上讲,要整合市、区两级教育资源,发挥整体效应;从性质上讲,要吸纳和规范民营资本,提高办学效益。

(二)规定和发挥好社区教育管理服务功能

在划定各中小学入学范围的基础上,按区域以街道、企业或学校牵头,组成社区教育委员会,负责或参与本区域基础教育的共建、共管、共育工作,使社区教育委员会担负起与教育部门共同改善办学条件、共同管理好学校、共同教育管理学生的责任和义务。

(三)既要重视硬件建设,更要重视软件建设

呈贡新区教育之“新”,决定了在规划方面容易超前。事实证明,硬件建设容易“一步到位”。但是,诸如办学方向、办学理念、价值追求、管理制度等文化软实力建设就不可能一步到位。一开始就要明确方向,树立正确的价值目标,引领观念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建设,长期积累,久久为功,形成高品位的校园文化。

(四)加强与高校的深度合作

加强产学研合作,是推动呈贡产业发展、加快区域科技创新的重要途径。要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促进企业和高校的成果转化和项目对接合作,促进高校对企业的技术服务;要支持高校创办科技型企业,有效释放高校的创新能力;可以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促进产业技术集成创新;呈贡区与高校可以共建大学科技园和孵化器,将土地、资金、项目等方面的优势与高校人才、技术、研发优势结合起来,形成聚合效应。

[作者简介]阮金纯,男,云南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


地址:昆明市呈贡区万峰街1606号    邮编:650215

E-Mail:kmparty@public.km.yn.cn

滇ICP备07000700号-1        滇公网安备 53011402000276号

Copyright © 2017 中共昆明市委党校 昆明市行政学院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