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五分

欢迎进入中共昆明市委党校!

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的背景及内容

来源:干部学习网    发布时间:2018-01-16 09:47



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的背景及内容

程雄飞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在不同时间、不同场合通过文章、讲话、批示、贺信等形式提出并阐发了自己的科技创新思想,这是习近平同志对各类产业革命向前发展和世界科技不断进步的时代背景的深刻把握,体现了习近平同志的前瞻意识。习近平同志不但牢牢把握了科技创新在经济发展和全面创新中的重要地位,而且牢牢把握了科技创新的促生产、强国力的目标,集聚人才的举措、从而提出了包含科技创新的动力观、科技创新的核心观、科技创新的目标观、科技创新的人才观等内容的科技创新思想,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着重大的实践意义。

习近平的科技创新思想是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大背景下提出的,这一大背景具体指:各类产业革命向前发展呼唤科技创新和世界科技不断进步向前呼唤科技创新。

一、各类产业革命向前发展呼唤科技创新

产业需要革命才能发展,发展需要科技才能推动,科技需要创新才能突破,这是千古不变的真理,已经被人类产业发展史所证明。人类历史上每一次新科技的出现都推动了新产业的发展,以蒸汽机为标志的新科技推动了第一次产业革命的发展,出现了棉纺织业等新产业;以电力为标志的新科技推动了第二次产业革命的发展,出现了电力行业;以计算机为标志的新科技推动的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出现了信息互联网产业。正如习近平同志2014年5月在上海考察时指出的那样:“科技革命必然引发产业革命”。因此,要实现产业革命式地向前发展,必须实现科技创新。这里提到的各类产业具体指海洋产业、现代农业、互联网产业、航空产业、汽车产业、能源产业等。就我国海洋产业发展情况来说,随着海洋开发与利用技术的升级,海洋经济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日益提高,已成为带动东部沿海地区率先快速发展的强大动力之一,海洋传统产业不断提升,海洋新型产业不断崛起,在海洋矿业、海洋盐业、海洋渔业、海洋汽油业[1]等领域取得重大进展,“但总的看,海洋科技还是一条‘短腿’,难以满足海洋事业发展要求。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努力突破制约海洋经济发展和海洋生态保护的科技瓶颈。”就我国现代农业发展情况来说,随着现代农业新设备、新技术的出现,现代农业呈现出新特点:技术密集性特征凸显,假日农业异军突起,明显的市场导向性,重视农业生态环保,农业产业的组织化,“互联网+”农业。这些特点意味着我国农业所取得的成绩,但是还不够,还需“要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促进农业技术集成化,……,加快构建适应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发展要求的技术体系。”就我国互联网产业发展来说,我国互联网产业在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下,相继出台一系列的法律法规,为互联网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并将互联网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了三网融合、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网络终端、物联网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提高了信息数字化水平,丰富了互联网表现形式,增强了传播方式动态性。所以“要用好互联网带来的重大机遇,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就我国航空产业发展情况来说,随着航空产业科技创新的深入,我国航空业实现了由零部件转包生产到,集设计、总装、生产于一体的生产的转变,航空产业的竞争力不断提升,吸引了大量民间资本,壮大了航空产业实力,但是我国大型客机的生产比起国际上同类产品还有一定的差距,所以“我们的事业刚刚起步,前面的路还很长,但时间紧迫,容不得半点懈怠”。就我国汽车产业发展情况来说,中国庞大的人口数量是我国汽车产业向前发展的需求动力,汽车智能化、新能源化是我国汽车产业比肩国际汽车产业的突破口,汽车产业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是推动我国汽车产业向前发展的保障。实现汽车产业大发展,要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因为“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就我国能源产业发展情况来说,我国虽然能源总占有量居世界前列,但是人均占有量不容乐观。能源尤其是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核能、地热能等新能源的开发及利用技术还存在某些技术上的短板。为此,要通过示范,带动,集中攻关等环节重点开发利用好一批事关国民经济命脉的能源,尤其要“推动煤炭清洁燃烧、太阳能电池、风电、储能技术、智能电网、电动汽车等新能源技术不断取得重大进展。”

二、世界科技不断进步向前呼唤科技创新

科技无国界,这已经是被人类历史所证明了的。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跨越中国国界,传播海外,促进了海外国家的发展。近代西方科技的进步,打开了近代中国的国门,促使国人掀起学习西方科技的热潮。科技的这种互动交流能发挥资源比较优势,实现科技的优势互补,促进科技在交流中不断进步。关于世界科技不断进步向前与科技创新这个问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世界科技在多领域不断进步向前。这些领域指的:“一是移动互联网、智能终端、大数据、云计算、高端芯片等一代信息技术发展将带动众多产业变革和创新,二是围绕新能源、气候变化、空间、海洋开发的技术创新更加密集,三是绿色经济、低碳技术等新型产业蓬勃兴起,四是生命科学、生物技术带动形成庞大的健康、现代农业、生物能源、生物制造、环保等产业。”以上各领域新产业的兴起都与相关领域的科技创新密不可分,科技创新不但消灭了一部分旧产业,而且创造了一部分新兴产业。有理由相信,随着科技创新的纵深发展,将来还会有更新一批产业诞生。其次,世界科技的发展是革命式的发展。众所周知,发展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这一过程是事物量变与质变相统一的过程,其中质变是革命式的发展,是我们重要的关注点。世界科技的发展也是以科技的量变发展为标志的革命式发展。再次,世界科技进步的趋势要看清。看清世界科技进步的趋势是我们真正把握世界科技进步的趋势,制定我国科技创新发展规划,进入科技强国的第一步。看清世界科技进步的趋势不仅要用眼睛看,还要用心看,用辩证的方法看。任何事物都是两点论与重点论即对立又统一的矛盾体,把握好两点论与重点论的辩证关系是解决任何事物矛盾的关键一步。世界科技的发展表现在众多科技领域的发展,如果在所有科技领域平均用力,即没必要又不可能,“否则花了很多钱、投入了很多资源,最后也难以取得好的成效”。尤其是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说更是如此。最后,面对世界科技的进步趋势要有心理准备。只有做好了面对世界科技进步趋势的心理准备,才能从容面对面对世界科技进步趋势,坐怀不乱,处事不惊。一方面,要有忧患意识。虽然我国科技发展水平取得了重大成就,但是离世界科技强国还有一段距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只有怀有对科技发展的忧患意识,才能避免被世界科技不断进步向前的滚滚潮流淹没。另一方面,要有信心。信心是克服前进道路上困难的法宝,为人们克服前进道路上困难提供了精神动力。这种信心一是来自我国在科技创新发展领域已经取得世界瞩目的成绩这一不可否认的事实,二是来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道路自信、文化自信。

可见,是否能实现科技创新,关系着我国能否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关系着能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习近平同志牢牢把握了各类产业发展向前发展呼唤科技创新世界科技不断进步向前呼唤科技创新的两大背景,并在这一背景下,提出了科技创新的动力观、科技创新的核心观、科技创新的目标观、科技创新的人才观。这一科技创新的“四观”思想各自又有丰富的内涵。

三、科技创新的动力观:发展的第一动力

发展指的是事物由小到大、由弱到强、有量变到质变的不断变化过程。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等社会各方面的发展亦然如此,其中经济的发展在社会各方面的发展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一方面,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发展速度的快慢、质量的好坏、效率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政治、文化、生态等社会各方面发展速度的快慢、质量的好坏、效率的高低。另一方面,比起经济制度、经济环境、生产方式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起着基础性、决定性的作用,因为经济制度的完善、经济环境的优化,生产方式的转变也需要创新。鉴于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科技创新日益成为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这一思想在习近平同志一系列的言论中得到了充分的印证。2013年10月21日,习近平同志在欧美同学会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2014年8月18日,习近平同志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创新始终是推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推动整个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2014年12月9日,习近平同志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必须让创新成为驱动发展新引擎。”2015年3月5日,习近平同志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海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关键是要依靠科技创新转换发展动力”。2015年6月16日—18日,习近平同志在贵州调研时的讲话中指出:“把创新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大动力”。2015年10月29日,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如果科技创新搞不上去,发展动力就不可能实现转换,……,我们必须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2015年11月15日,习近平同志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次峰会第一阶段会议上指出:“世界经济长远发展的动力源自创新。”2015年12月18日,习近平同志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要发挥创新引领发展第一动力作用,”在2013年到2015年2年短暂的时间里,习近平同志讲话的场合从“同学会”到“财经会”,从中央到地方,从国内到国际,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地强调科技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从分表明:发展不是自主过程,而是自为过程,不是一架永动机,而是需要一定的动力源。这一动力源就是科技创新尤其是经济的发展更是如此。

四、科技创新的核心观:全面创新的核心

科技创新的核心观这里指科技创新成为社会全面创新的核心。创新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任何领域都有创新的可能。在万众创新、大众创业的良好创新氛围下,我们要把握创新重点,实现创新突破,坚持科技创新的核心地位不动摇,以科技创新为核心推动社会全面创新。社会全面创新,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题中之意,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全面发展理念的时代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发展的本质要求。综合习近平同志关于社会全面创新的论述,可知习近平同志的全面创新具体指企业的全面创新,国内外的全面创新,高层与低层相结合的全面创新,国家、人民、市场相统一的全面创新,创新与就业双赢的全面创新。2012年12月7日—11日,习近平同志在广东考察工作时指出“全方位推进科技创新、企业创新、产品创新、市场创新、品牌创新,”。科技创新是产品的核心,产品是企业的生命线,品牌是企业的形象,市场是企业的舞台。企业要发展离不开科技的创新、产品的好坏、品牌的优劣,市场的大小这一综合全面因素,但是科技创新是企业全面发展的核心要素,这也是习近平同志在讲话中把科技创新摆在企业第一位的原因。在全球化时代背景下,将国外与国内相结合,充分利用好国际与国内资源已然成为时代需要,要求从全球眼光看待科技创新,使科技创新成为“提高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必然要求和战略举措”。在“我们要跟踪全球科技发展方向”的同时,还要加强科技创新的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全球创新网络,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应对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实现各国的发展。”2013年9月30日,习近平同志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的讲话中指出:“要抓好顶层设计和任务落实”。科技创新的顶层设计包括科技创新的法律法规设计,制度设计,规划设计。科技创新的任务落实需要低层各行各业的共同努力。顶层设计是任务落实的依据,任务落实是顶层设计的目的,二者相互联系相互统一,体现了高层与低层相结合的全面创新思想。2014年6月9日,习近平同志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科技成果只有同国家需要、人民要求、市场需求相结合,……,才能真正实现创新价值、实现创新驱动发展。”这里,习近平同志强调了科技创新与国家、人民、市场的密不可分的关系,实际上强调了科技创新只有实现国家、人民、市场相统一的全面创新,才能有实际意义。科技创新实质是科技领域的革命,一方面,科技创新创造出新的东西,除了新的科技,还有大量的新产业,这样就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另一方面,科技创新也淘汰些旧的东西,比如旧的科技,旧的行业,这样就减少了一些劳动者的就业机会,正如习近平同志在2014年8月18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的那样:“另一方面,加快创新必然引起技术落后企业关停并转,带来相当数量的失业。”面对科技创新给就业带来的利弊,必须扬长避短,必须善于找准科技创新与就业的平衡点,努力实现科技创新与就业的双赢。

五、科技创新的目标观:促生产、强国力

人类的任何有意识活动都是在一定目标意识指导下进行的,目标是行动的指南,是行动的方向,只有把握这个方向,行动才能有正确的方向,科技创新也是如此。科技创新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科技理念创新、科技制度创新、科技方法创新。这一系统工程只有朝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增强综合国力这一目标来设计、实施,才能显示出科技创新的巨大价值。以促进生产力发展和增强综合国力为目标的科技创新目标观体现了科技、创新、生产力和综合国力之间密切的关系。第一、创新是科技进步、生产力发展和综合国力提升的灵魂。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表明人人都要创新,处处都可创新,创新就如同矛盾一样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科技进步需要创新,如果说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那么创新也是科技进步的灵魂,世界科技更新日益加快,甚至到了某项技术还没有普遍应用就已经淘汰了,这一点在手机通讯技术显得尤其突出。生产力发展的创新,包括生产者培养方面的创新、生产工具的创新、生产资料的创新。生产者是人的因素,是生产力发展的前提,因为生产工具的设计、生产、使用离不开人的因素,生产资料的加工、获得、更新也离不开人的因素。所以,创新性地培养生产者是生产力发展的前提。综合国力指一国或一地区在某个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生态等方面的发展成就、发展潜力的综合体现,包括硬国力和软国力,其中科技创新力是软国力的一种。第二、增强综合国力需要提高生产力。国家的命运掌握在国家地位的手里,国家地位掌握在国家国力的手里,国家的国力掌握在生产力手里。因此生产力是否提高决定着综合国力是否增强,正如2014年8月18日,习近平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上指出的那样:“主导国家命运的决定性因素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只有不断推进科技创新,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才能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第三、科技创新是促生产、强国力的直接目标。促生产需要提高社会生产力,强国力需要提高综合国力,把促生产、强国力作为科技创新的直接目标,需要把握科技创新的战略地位,要“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以战略的眼光看待科技创新问题。2014年1月6日,习近平同志在会见嫦娥三号任务参研参试人员代表时指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这一论述在2014年6月9日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上再次被习近平同志强调,足以证明其重要性。可以说,只有把促生产、强国力作为科技创新的直接目标,才能真正体现科技创新在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中的战略支撑的地位。

六、科技创新的人才观:集聚创新人才

习近平同志的科技创新人才观围绕“为什么要集聚科技创新人才,集聚什么样的科技创新人才,怎样集聚科技创新人才”这一科技创新人才观的根本问题进行阐释。“为什么要集聚科技创新人才观”回答的是集聚科技创新人才的重要意义,“集聚什么样的科技创新人才”回答的是科技创新人才具备的品质,“怎样集聚科技创新人才”回答的是集聚科技创新人才的原则方法。关于集聚科技创新人才的重要意义,习近平同志从人才资源说,人才对科技创新、综合国力的重大意义这三方面进行了论述。

(一)习近平同志的人才资源说强调人才是第一资源

社会发展靠经济资源、政治资源、文化资源、生态资源等,经济发展靠自然资源、生产工具资源、人力资源等,但是唯有人才才是社会发展、经济发展的第一资源。鉴于此,习近平同志指出“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也是创新活动中最为活跃、最为积极的因素”。“人才资源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第一资源的特征和作用更加明显。”所以,“我们将秉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

(二)习近平同志强调人才对创新的重大意义

习近平同志认为“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人才是创新的根基,是创新的核心要素。”“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推进自主创新,人才是关键。”所以“走创新发展之路,首先要重视集聚创新人才。”

(三)习近平同志强调人才对提高综合国力的重大意义

2012年12月7日—11日,习近平同志在广东考察工作时指出:“综合国力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竞争。”[此外,习近平同志在2013年10月21日的欧美同学会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上也指出:“人才竞争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核心。”由此可见,创新人才在习近平同志心目中的重要位置。关于科技创新人才的品质,习近平同志与2015年4月28日在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上指出:当代科技创新人才要“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这里的“不断提高”指明了当代科技创新人才要有热爱学习的习惯,“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指的是又“红”又“专”的人才素质标准,其中重要的是“要有强烈的爱国热情”。此外,随着科技全球化进程加快,当代科技创新人才不能关起门来搞创新,要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要有国际视野。因此,要“集聚一批站在行业科技前沿、具有国际视野和能力的领军人才。”

(四)综合集聚科技人才

关于集聚科技创新人才的原则方法,习近平同志坚持了国内培养与国外引进相结合,严格要求与宽容对待相结合,普遍提高与找准重点相结合这三大原则和集聚科技创新人才的综合方法。一是,中国是中国人的中国,中国的事主要靠中国人自己来做,中国是人力资源大国,中国集聚科技创新人才自然靠国内培养。要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实施好科教兴国战略;要“着力破除束缚人才发展的思想观念,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要创设有利于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良好社会氛围。除了国内培养,还要从政策制定上、体制完善上、氛围创设上、心理需求上采取措施引进国外高端科技创新人才,为国内外科技创新人才的交流提供平台。“要实现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不唯地域引进人才”,“外国专家主管部门要继续完善外国人才引进体制机制”,“要积极营造尊重、关心、支持外国人才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要“为外国专家施展才能、实现事业梦想提供更加广阔的舞台。”二是,对待科技创新人才要严格要求,这是理所当然的,因为科技来不得半点马虎,“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同时在以人为本的今天,“既要重视成功,更要宽容失败”。三是,我国是人口大国,也是人力资源大国,中国梦是国家梦,更是每个人的梦,中国梦的实现,需要“提高包括广大劳动者在内的全民族文明素质,……,推动建设宏大的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普遍提高全体劳动者的科技创新素质。同时,要培养科技创新青年,重点用好科学家、高端科技人才及科技创新产业的企业家。

据以上所述可知,习近平同志的科技创新思想的提出是对当前国内外经济科技发展形势的正确把握,内容丰富。同时,习近平同志的科技创新思想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逐步形成的过程,并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展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思想品质。

[参考文献]

当好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 不断提高城市核心竞争力[N].人民日报,2014-5-25(1).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论述摘[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

ƒ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汇聚起全面深化改革的强大正能量 [N].人民日报,2013-11-29(1).    

习近平.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 [N].人民日报,2015-12-17日(2)

习近平.在欧美同学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 [N].人民日报,2013-10-22(2).

看清形势适应趋势发挥优势 善于运用辩证思维谋划发展 [N].人民日报2015-6-19(1).

习近平.创新增长路径 共享发展成果——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次峰会第一阶段会议上关于世界经济形势的发言 [N].人民日报,2015-11-16日(2).

习近平春节前夕赴甘肃看望各族干部群众 向全国各族人民表达美好的新春祝福 [N].人民日报,2013-2-6(1).

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不断在攻坚克难中追求卓越 [N].人民日报,2014-1-7(1).


[作者简介]程雄飞,男,南昌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地址:昆明市呈贡区万峰街1606号    邮编:650215

E-Mail:kmparty@public.km.yn.cn

滇ICP备07000700号-1        滇公网安备 53011402000276号

Copyright © 2017 中共昆明市委党校 昆明市行政学院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